「幸運轆蛺蝶」14年後南大嶼再現蝶蹤 團體憂明日大嶼破壞蝴蝶生態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7/04 13:08

最後更新: 2019/07/04 23:51

分享:

分享:

「幸運轆蛺蝶」14年後南大嶼再現蝶蹤(綠色力量提供圖片)

環保團體綠色力量的年度蝴蝶普查本年因政府欲發展「明日大嶼」,將南大嶼的塘福和水口納入普查地點,普查在該2個地點暫只進行4次調查,但已發現74種蝴蝶,包括5種非常罕見蝴蝶、4種罕見蝴蝶。其中上月更在塘福發現非常罕見品種「幸運轆蛺蝶」,此蝴蝶在2005年前在本港只有兩次官方紀錄。

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指,單是4次調查已有此發現令人意外,相信調查完成後,塘福與水口蝴蝶品種數量或會破百;若政府銳意強推「明日大嶼」,勢必加速當地發展,屆時南大嶼數個蝴蝶熱點「保也保不住」。

「蝴蝶普查」計劃每年均新增一個蝴蝶普查地點。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指,因應當局「明日大嶼」計劃,特別將位於南大嶼的塘褔和水口新增為2019至20年度的普查地點,並於今年4月至6月在該處進行了4次初步蝴蝶生態調查。

調查共記錄74種蝴蝶,當中包括5種「非常罕見」、4種「罕見」及2種「未有評級」蝴蝶,其中較特別的發現是於塘福記錄到的幸運轆蛺蝶(Cirrochroa tyche)。

幸運轆蛺蝶屬「非常罕見」物種,是熱帶地區蝴蝶,廣泛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,但在本港卻極為罕見。根據漁護署資料,該蝶在2005年、1957年於香港各有1次記錄,「就算是非官方紀錄,歷來也不超過十筆記綠」。單家驊形容,是次發現有助了解該蝶在港的分佈及生長狀況。

此外,塘福亦錄得其他非常罕見蝴蝶,如尖翅弄蝶、穹翠鳳蝶、長腹灰蝶等。單解釋,塘褔和水口和有著複雜的生態環境,如村後繁茂的樹林和大片棄耕濕地,均為蝴蝶提供理想覓食和繁殖地,造就豐富的蝴蝶資源。

塘福拍得青斑蝶。(陳靜儀攝)

遷粉蝶。(陳靜儀攝)

斑鳳蝶。(陳靜儀攝)

單又稱,現時經過塘褔、水口的主要道路東涌道和嶼南道屬封閉道路,亦因交通所限而未有大規模發展,故整個南大嶼自然生態目前保存良好。南大嶼由梅窩開始,經貝澳、長沙、塘福、水口、籮箕灣等一直至分流,多個地點均擁有非常豐富的蝴蝶資源,而梅窩更加是傳統蝴蝶熱點,自2014年起蝴蝶普查工作於當地進行以來,已累積記錄145種蝴蝶。

但單指,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發表「明日大嶼」,打算大規模發現人工島發展,未來當地的主要交通幹道或接駁南大嶼。

團體擔心,一旦將來人工島接駁南大嶼,覆蓋交通網絡,大大小小發展亦將隨即而來,南大嶼多個蝴蝶熱點中,只有籮箕灣屬郊野公園範圍,其他熱點的環境及蝴蝶生態將隨時受到破壞,「屆時政府所說的『北發展 南保育』亦只會是空話。」

綠色力量將趕緊於今年度內收集更多蝴蝶生態數據,務求為保育南大嶼提供基礎數據,超過60名蝴蝶普查員亦已於塘福、水口和梅窩開始定期普查。期望日後於水口、塘福和梅窩的生態基線調查,同樣能為保育南大嶼提供客觀理據,並會與其他環保團體持續以不同方式,反對「明日大嶼」項目。

綠色力量在今年的12個普查地點中,合共記錄了178種蝴蝶,佔本港蝴蝶物種超過6成半,當中55種屬「罕見」及「非常罕見」物種。

是次調查錄得最多蝴蝶物種的普查地點頭三位分別是沙頭角、大欖郊野公園,以及白沙澳與荔枝莊,分別錄得135種、124種及109種蝴蝶。以各普查地點錄得的整體蝴蝶物種數量與過去比較,數目並未有大幅度升跌。沙頭角同時是錄得最多「非常罕見」和「罕見」蝴蝶的普查地點,顯示當地蝴蝶資源相當豐富。